2013年5月28日,是我和Raj相识五周年的纪念日。这五年可能是我生命里改变最大的五年,也是收获最多的五年。本想用一篇博文来描述一路走来的所感所想,没想到一个点就写了一整篇博客,那就慢慢来完成这个“五年系列”吧。
之一:获得写作的自由
在美国生活,平时不太爱给母亲打电话,一般都是打给父亲,算好时间差不多到一周的时候,往母亲手机上打一个,希望最好她在外面办事或者是在打麻将,因为如果她在家里,没有旁人,话说不出几分钟的时间,她就会开始厉声责骂我:“你平时不要发癫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写什么鬼东西,上什么乌七八糟的网,不要瞎了眼睛整天说中国不好,中国现在只是在发展初期,而且你是瞎了眼睛,被美国洗了脑,好的你都看不到,你这个叛国贼。” 如果有旁人,她从来不提这些,更不会提印度,只是提醒我“不要发神经”。最近博客上那篇《中国人眼里的印度人》被新浪推荐了,引来超过5万的阅读量,父亲平时上网,我写的东西他每篇都读,我给他打电话商量这个情况的时候听到母亲在一旁斥责,最近一个月我都不怎么敢往她的手机上去电话。
母亲其实根本不读我写的东西,就像很多国人一样,他们没有那样的耐心去细读,更不用说以平静的心情来接受了,弄个介绍印度的博客或网站,稍微说一点正面的知识,很多人认为你的起点就是坏的,如果上升到政治高度,你肯定是意图要破坏中国的稳定。肯定印度之路往往会导致对“中国模式”的否定,在大多数国人的心里,中国是唯一一个能产生高速发展的地方,其神圣的模式不容质疑,也不容攀比。我想如此严重的“政治错误性”,只能是中国官方将印度当作“民主反例”,或者将中国模式当作“伟光正”来宣传的结果。当然,中印间更严重的是西藏问题。
清晰记得从小到大母亲常常一边喊着“毛主席,毛主席”,一边暗自抽泣,她时常描述自己小的时候毛主席“仙逝”,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恸之中,邻居在一起抱头痛哭,她总说要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怎么怎么英明,中国人以前被列强欺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人打跑了日本狗和帝国主义,挺起了腰杆做人。母亲上中学的时候在毛泽东“读书无用论”的倡导下,整个社会视知识如粪土,“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山区县城女孩中间最普及最流行的座右铭,母亲和邻居几个要好的女孩平时总爱找借口不去上学,凑一起在谁家练习厨艺,包粽子和肉饼吃。
那一代“视知识为粪土”的少年,后来也都成了县里的国家栋梁之才,乡长、院长、校长、县长、电信老总、化学老师。我还在厦大读书的时候暑假回到家乡,母亲兴奋地带我去参加他们的高中同学聚会,要让我“感受一下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现在的日子多么好起来了”。满脸满耳通红的吐着酒气的40多岁中年男女,在KTV包间的闪灯和转灯下,伴着燥耳的迪斯科乐,挥舞厚重的双臂,扭动发福的腰身。我们那届理工科班的化学老师竟也是同届的高中生,看到我后大叫我的名字,要拖我一起跳迪斯科,一边还大声夸奖我是国家的骄傲,考了牛逼的厦大,酒气喷了我一脸。“我们X老师多厉害啊,现在已经当上班主任了!”身边的中年同学恭维道。
母亲年少的时候还是读书无用论,幸运的我长大的时候,邓小平恢复了科举考试,民间寒窗苦读的传统又回来了,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钱途和仕途。加上我这一辈忽然全部都成了独生子女,无论男女,赡养父母的重担都压在了独苗身上。我历来都是尖子生,但父母从没有满意过,只拿了99.5分而不是100分,而且别人都拿了100分,总分排名没有进前五,我的整个暑假有可能要在责骂中度过。母亲虽然最爱听,却也最忌讳同学的家长对我发出赞叹,每次都是一样的回答:“哪里啊?她是假的乖,只是表面上很乖,其实非常不听话,看吧,这次月考成绩又下降了,你儿子才好啊,成绩最稳。”
母亲最积极做的事情之一是到学校老师那里挨个探听我的表现,这是家长之间相互效仿着做的一件事。上课有没有讲话,思想有没有开小差,和谁的关系特别好,有没有思想腐坏、交男女朋友的意向。虽然大多数的反馈都是正面的,每次回到家知道母亲去学校找老师了,我都会混身打颤,如果有哪一门课上的老师说我这几个星期成绩有所下降,读书有点分心了,我是要挨巴掌的,对于父母来讲,早恋的苗头在巴掌里压抑下去了,这是好事。
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能看杂志,母亲单位公家给定的,一般是学习性的杂志,《小学生作文》、《高年级辅导》、《我们爱科学》之类的,虽然这些我都挺喜欢看,自己却也爱偷着买其它的杂志,《科幻世界》是最爱,上了初中还买一些中短篇小说的杂志。再后来喜欢上了外国名著的长篇小说,大多来自学校开的课外读物书单:《简爱》、《傲慢与偏见》、《荆棘鸟》、《飘》,凡是有爱情故事的我都爱看,小说里追求真爱和平等的热诚执着,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思想启蒙。相比起来哭哭啼啼、扭扭捏捏的《红楼梦》,攻心于计、勾心斗角的《三国演义》,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
初中的时候学校还鼓励看课外读物,上了高中就是以高考为重,老师说,凡是与课文无关的,是会导致成绩下降的杂书和闲书,是有害的。母亲的管制也相应跟上,书太多了无法收缴,她便只能用眼睛和身体来监视,无论是在另外一个房间看电视还是在邻居家里打麻将,她会每隔十几分钟就悄悄地走近我的房间门口,踮着脚走到我身后,伸长脖子查看我是不是在看有害读物。最开始我被抓过无数次,前一秒还沉浸在美国南北内战的硝烟里爱恨交加跌宕起伏,后一秒便被吓得魂飞魄散,甚至被数落到痛哭流涕,心爱的小说也被抽离了去摔在地上:“是不是不想考大学了?没出息的东西!”数落往往要对着打开的窗户,越大声越好,因为邻居听到了会啧啧赞叹:“看这父母多么教子有方,打麻将还不忘回家查看,难怪那女孩子那么会读书。”
再后来只要我在书桌前一坐下来,脑子里就有一根弦是紧绷着的,耳朵紧张地竖在那里,倾听房间外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有害书籍”被压在五六本课本、参考书、辅导书和作业本之下,只露出一个三行的窗口用来阅读,每几分钟挪动一次,从上面三行挪到下面三行,一有动静就把压在最上面的课本挪动一点点,或者用手遮挡住那个窗口,下面的小说就不会被发现。直到现在凡听到房门口的钥匙声,我都会全身一抖,如果Raj从客厅走到房间步子太轻了以至于走近我身后才被我发觉,我是会被吓着的。有一次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注意到他走进房间,在我身后Raj忽然开始说话,我竟被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惊声一叫,害得Raj现在走路故意要把步子走得很重,以便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提醒我。
似乎我脑子里有很多泡泡,晚上睡觉我总是被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仿佛在观看自拍自演的科幻大片,白天醒着的时候我活在由语言构成的自我的世界里,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话。看《科幻世界》的时候,我梦想着自己成为科幻小说作家,看《飘》的时候,我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写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是写日记,在日记里的我可以获得短暂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我可以大篇幅地描述邻班喜欢的男孩,描述与他偶遇的细节,描述他迷人的红色大衣,幻想和他在一起的可能性,我可以将很多复杂的无人能理解的情愫表达出来,我不再孤独。日记本一度是我唯一的朋友,甚至是我的精神支柱。
父母爱偷看我的日记,说是防止我早恋,但能感觉出他们是害怕那种无法掌控我脑子里在想什么的失控感。就算藏得再好,却常常发现日记本被翻动的痕迹,我不停地换地方藏,床单下、书架后、琴书底,却总是会被翻找出来。有一次我知道日记本又被偷看过后,发疯了一样撕掉了整本写得满满的日记,不方便烧掉或丢进垃圾箱,装在一个袋子里束之高阁,若干年后,父亲发现了那个袋子,将日记本一页一页用透明胶粘好,直到现在我也再也没碰过那本硬皮日记本。我父母并不是异类,相反,他们是最典型的社会人,他们是一个害怕独立思想、囚禁自由意志的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社会,国家机器把“自由可耻”四个字铸进每个臣民的脑袋,久而久之,这个社会也失去了思考能力。
放下给母亲手机打的电话,我常常有一头撞到墙上的冲动,现在一般需要十到二十分钟来平复心情,回到两年前,心情会差两三天,如果撞上荷尔蒙浮动期,一到两个星期都缓不过来,需要Raj持续不断的细心的安抚,任我间歇性地歇斯底里发作。我在新浪博客写的文章下面有很多类似的评论:“既然嫁到了印度,就不要回来了,不要整天说中国不好”,“你已经不是中国人了,没资格对中国的问题发表评论”,“中国再不好,也是你的家,是你自己瞎了眼睛,成天写中国的反面”。似乎真的是我说太多了,中国大步前进的脚步会被我的话吓住的。
可惜我还是那个把小说压在五六本课文下面三行三行挪动着读的倔强小孩,我后来考上了厦大,在父母的意志下选择了金融而不是新闻或者文学,随着青春的流逝,早先被这个社会踩灭的当作家的梦想已经渐渐不那么清晰了,但我的脑袋却没有一天停止过吹着泡泡。我依然恐惧于给母亲的手机打电话,依然每次还需要十到二十分钟来平复心情,而且我知道她的想法永远都不可能改变,这样的对话和争吵将伴随我一辈子。但是渐渐地我也有了读得懂我的文章的朋友,有了珍惜我的想法的同仁,还有这个最爱我的却不懂中文的老公,每次用Google Translate阅读被机器翻译得面目全非的博文,然后发自内心地赞叹一番,并骄傲地分享给他的所有朋友。他最爱读我写的与印度家人见面这个系列,几周前读到我笔下的小姑妈的故事的时候,他红着眼睛给小姑妈打了电话,告诉小姑妈我专门为她写了博客,顺便核实了一下重要事件的年份。Raj时常对我说,“你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印度,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周围的人和事,让我对女权、人权、平等这些概念都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所以我很感谢也很感激自己能遇到这样的你。”
于是,阴差阳错间因为嫁了印度老公而重新开始写作的我,这一次真正地半带颤抖地展开了自由的双翅。飞向哪里?我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
之一:获得写作的自由
在美国生活,平时不太爱给母亲打电话,一般都是打给父亲,算好时间差不多到一周的时候,往母亲手机上打一个,希望最好她在外面办事或者是在打麻将,因为如果她在家里,没有旁人,话说不出几分钟的时间,她就会开始厉声责骂我:“你平时不要发癫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写什么鬼东西,上什么乌七八糟的网,不要瞎了眼睛整天说中国不好,中国现在只是在发展初期,而且你是瞎了眼睛,被美国洗了脑,好的你都看不到,你这个叛国贼。” 如果有旁人,她从来不提这些,更不会提印度,只是提醒我“不要发神经”。最近博客上那篇《中国人眼里的印度人》被新浪推荐了,引来超过5万的阅读量,父亲平时上网,我写的东西他每篇都读,我给他打电话商量这个情况的时候听到母亲在一旁斥责,最近一个月我都不怎么敢往她的手机上去电话。
母亲其实根本不读我写的东西,就像很多国人一样,他们没有那样的耐心去细读,更不用说以平静的心情来接受了,弄个介绍印度的博客或网站,稍微说一点正面的知识,很多人认为你的起点就是坏的,如果上升到政治高度,你肯定是意图要破坏中国的稳定。肯定印度之路往往会导致对“中国模式”的否定,在大多数国人的心里,中国是唯一一个能产生高速发展的地方,其神圣的模式不容质疑,也不容攀比。我想如此严重的“政治错误性”,只能是中国官方将印度当作“民主反例”,或者将中国模式当作“伟光正”来宣传的结果。当然,中印间更严重的是西藏问题。
清晰记得从小到大母亲常常一边喊着“毛主席,毛主席”,一边暗自抽泣,她时常描述自己小的时候毛主席“仙逝”,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恸之中,邻居在一起抱头痛哭,她总说要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怎么怎么英明,中国人以前被列强欺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人打跑了日本狗和帝国主义,挺起了腰杆做人。母亲上中学的时候在毛泽东“读书无用论”的倡导下,整个社会视知识如粪土,“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山区县城女孩中间最普及最流行的座右铭,母亲和邻居几个要好的女孩平时总爱找借口不去上学,凑一起在谁家练习厨艺,包粽子和肉饼吃。
那一代“视知识为粪土”的少年,后来也都成了县里的国家栋梁之才,乡长、院长、校长、县长、电信老总、化学老师。我还在厦大读书的时候暑假回到家乡,母亲兴奋地带我去参加他们的高中同学聚会,要让我“感受一下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现在的日子多么好起来了”。满脸满耳通红的吐着酒气的40多岁中年男女,在KTV包间的闪灯和转灯下,伴着燥耳的迪斯科乐,挥舞厚重的双臂,扭动发福的腰身。我们那届理工科班的化学老师竟也是同届的高中生,看到我后大叫我的名字,要拖我一起跳迪斯科,一边还大声夸奖我是国家的骄傲,考了牛逼的厦大,酒气喷了我一脸。“我们X老师多厉害啊,现在已经当上班主任了!”身边的中年同学恭维道。
母亲年少的时候还是读书无用论,幸运的我长大的时候,邓小平恢复了科举考试,民间寒窗苦读的传统又回来了,只有考上好大学才有钱途和仕途。加上我这一辈忽然全部都成了独生子女,无论男女,赡养父母的重担都压在了独苗身上。我历来都是尖子生,但父母从没有满意过,只拿了99.5分而不是100分,而且别人都拿了100分,总分排名没有进前五,我的整个暑假有可能要在责骂中度过。母亲虽然最爱听,却也最忌讳同学的家长对我发出赞叹,每次都是一样的回答:“哪里啊?她是假的乖,只是表面上很乖,其实非常不听话,看吧,这次月考成绩又下降了,你儿子才好啊,成绩最稳。”
母亲最积极做的事情之一是到学校老师那里挨个探听我的表现,这是家长之间相互效仿着做的一件事。上课有没有讲话,思想有没有开小差,和谁的关系特别好,有没有思想腐坏、交男女朋友的意向。虽然大多数的反馈都是正面的,每次回到家知道母亲去学校找老师了,我都会混身打颤,如果有哪一门课上的老师说我这几个星期成绩有所下降,读书有点分心了,我是要挨巴掌的,对于父母来讲,早恋的苗头在巴掌里压抑下去了,这是好事。
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能看杂志,母亲单位公家给定的,一般是学习性的杂志,《小学生作文》、《高年级辅导》、《我们爱科学》之类的,虽然这些我都挺喜欢看,自己却也爱偷着买其它的杂志,《科幻世界》是最爱,上了初中还买一些中短篇小说的杂志。再后来喜欢上了外国名著的长篇小说,大多来自学校开的课外读物书单:《简爱》、《傲慢与偏见》、《荆棘鸟》、《飘》,凡是有爱情故事的我都爱看,小说里追求真爱和平等的热诚执着,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思想启蒙。相比起来哭哭啼啼、扭扭捏捏的《红楼梦》,攻心于计、勾心斗角的《三国演义》,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
初中的时候学校还鼓励看课外读物,上了高中就是以高考为重,老师说,凡是与课文无关的,是会导致成绩下降的杂书和闲书,是有害的。母亲的管制也相应跟上,书太多了无法收缴,她便只能用眼睛和身体来监视,无论是在另外一个房间看电视还是在邻居家里打麻将,她会每隔十几分钟就悄悄地走近我的房间门口,踮着脚走到我身后,伸长脖子查看我是不是在看有害读物。最开始我被抓过无数次,前一秒还沉浸在美国南北内战的硝烟里爱恨交加跌宕起伏,后一秒便被吓得魂飞魄散,甚至被数落到痛哭流涕,心爱的小说也被抽离了去摔在地上:“是不是不想考大学了?没出息的东西!”数落往往要对着打开的窗户,越大声越好,因为邻居听到了会啧啧赞叹:“看这父母多么教子有方,打麻将还不忘回家查看,难怪那女孩子那么会读书。”
再后来只要我在书桌前一坐下来,脑子里就有一根弦是紧绷着的,耳朵紧张地竖在那里,倾听房间外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有害书籍”被压在五六本课本、参考书、辅导书和作业本之下,只露出一个三行的窗口用来阅读,每几分钟挪动一次,从上面三行挪到下面三行,一有动静就把压在最上面的课本挪动一点点,或者用手遮挡住那个窗口,下面的小说就不会被发现。直到现在凡听到房门口的钥匙声,我都会全身一抖,如果Raj从客厅走到房间步子太轻了以至于走近我身后才被我发觉,我是会被吓着的。有一次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注意到他走进房间,在我身后Raj忽然开始说话,我竟被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惊声一叫,害得Raj现在走路故意要把步子走得很重,以便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提醒我。
似乎我脑子里有很多泡泡,晚上睡觉我总是被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仿佛在观看自拍自演的科幻大片,白天醒着的时候我活在由语言构成的自我的世界里,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话。看《科幻世界》的时候,我梦想着自己成为科幻小说作家,看《飘》的时候,我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写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是写日记,在日记里的我可以获得短暂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我可以大篇幅地描述邻班喜欢的男孩,描述与他偶遇的细节,描述他迷人的红色大衣,幻想和他在一起的可能性,我可以将很多复杂的无人能理解的情愫表达出来,我不再孤独。日记本一度是我唯一的朋友,甚至是我的精神支柱。
父母爱偷看我的日记,说是防止我早恋,但能感觉出他们是害怕那种无法掌控我脑子里在想什么的失控感。就算藏得再好,却常常发现日记本被翻动的痕迹,我不停地换地方藏,床单下、书架后、琴书底,却总是会被翻找出来。有一次我知道日记本又被偷看过后,发疯了一样撕掉了整本写得满满的日记,不方便烧掉或丢进垃圾箱,装在一个袋子里束之高阁,若干年后,父亲发现了那个袋子,将日记本一页一页用透明胶粘好,直到现在我也再也没碰过那本硬皮日记本。我父母并不是异类,相反,他们是最典型的社会人,他们是一个害怕独立思想、囚禁自由意志的社会的缩影,在这个社会,国家机器把“自由可耻”四个字铸进每个臣民的脑袋,久而久之,这个社会也失去了思考能力。
放下给母亲手机打的电话,我常常有一头撞到墙上的冲动,现在一般需要十到二十分钟来平复心情,回到两年前,心情会差两三天,如果撞上荷尔蒙浮动期,一到两个星期都缓不过来,需要Raj持续不断的细心的安抚,任我间歇性地歇斯底里发作。我在新浪博客写的文章下面有很多类似的评论:“既然嫁到了印度,就不要回来了,不要整天说中国不好”,“你已经不是中国人了,没资格对中国的问题发表评论”,“中国再不好,也是你的家,是你自己瞎了眼睛,成天写中国的反面”。似乎真的是我说太多了,中国大步前进的脚步会被我的话吓住的。
可惜我还是那个把小说压在五六本课文下面三行三行挪动着读的倔强小孩,我后来考上了厦大,在父母的意志下选择了金融而不是新闻或者文学,随着青春的流逝,早先被这个社会踩灭的当作家的梦想已经渐渐不那么清晰了,但我的脑袋却没有一天停止过吹着泡泡。我依然恐惧于给母亲的手机打电话,依然每次还需要十到二十分钟来平复心情,而且我知道她的想法永远都不可能改变,这样的对话和争吵将伴随我一辈子。但是渐渐地我也有了读得懂我的文章的朋友,有了珍惜我的想法的同仁,还有这个最爱我的却不懂中文的老公,每次用Google Translate阅读被机器翻译得面目全非的博文,然后发自内心地赞叹一番,并骄傲地分享给他的所有朋友。他最爱读我写的与印度家人见面这个系列,几周前读到我笔下的小姑妈的故事的时候,他红着眼睛给小姑妈打了电话,告诉小姑妈我专门为她写了博客,顺便核实了一下重要事件的年份。Raj时常对我说,“你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印度,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周围的人和事,让我对女权、人权、平等这些概念都有了更深切的了解,所以我很感谢也很感激自己能遇到这样的你。”
于是,阴差阳错间因为嫁了印度老公而重新开始写作的我,这一次真正地半带颤抖地展开了自由的双翅。飞向哪里?我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
敬佩你敢做敢说敢写的勇气,对于你的成长经历我也深有体会,支持你一直写下去,加油!!!
ReplyDelete谢谢你的鼓励 :)
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