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說呢?
之前有在國內社交媒體活躍,用中文發表想法的時候,也有大量汲取中文界的資訊。當然我看得下去的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是我所認為的有見地有深度,能夠引起思考,甚至很多是“跳出了被洗腦範疇”的。為什麼這些文章可以允許在微信內傳播?我認為原因在於: 1. 從深度來講,只在小範圍知識份子內傳播,大眾對此無知無覺,所以沒有引起審查機制的注意,不可否認在國內還是有一小批思想開放的知識份子的存在;2. 從話題來講,很多是比較廣義的,思想層面的討論,較少撞到時事的熱度,所以躲過了審查;3. 我之前有5000多人的微信(半年未登錄,昨天突然發現帳號“違反了法律法規”,被永久註銷了,就算以後想用,官方已不再讓我發話了。一年下來,各種形勢急轉直下,言論審查已到了草木皆兵,暗無天日的程度),很多是消息靈通的學者和有思想之人,他們分享出來的東西我比較及時就能看到,或者之後幾天就遭遇審查,但已在被消失之前讀過了。這是我當時的理解。
但在進一年遠離了微信以及微信上的文章之後,當下的自己回望一年前,我認為這一年經歷了層次比較高的,非常隱蔽隱晦,不容易被普通人所覺察到的反洗腦和深層清潔。難怪真正的高人一再提醒:“如果想要跳出他們洗腦的控制,無論是無形的還是有形的,必須和微信徹底隔絕”。
“反洗腦2.0” 反洗了哪些內容?我覺得不止是內容,更重要的一點是清除乾淨了對中文輿論的依賴。只要有依賴,資訊就有被摻水摻沙的可能,就有可能被影響,跳不出被洗的魔掌。也不可能建立起獨立的,主動去獲取資訊並用獨立思考以得出結論的這樣一個思維運作機制。而這種獨立的思維運作機制,是獨立思考的基本。
對於反洗腦的實質性的內容來講,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以前那些所謂的有深度有見地的文章裡,非常多對西方民主的未來提出質疑,從“資本是否天生嗜血”,“民主是否被資本操控”,“資本的作用是如何消除民主的” 這些角度來分析。這些其實都是西方民主框架之下的,在學術和思想自由的前提下,早就存在的各家言論。馬克思主義就是這一系列思潮的典型代表。我認為在民主框架下,這些討論是非常必要的,伯克利大學就有一批秉持如是觀念的極左學者,他們的存在與他們所享受的學術和思想自由,是民主的體現,也是民主保持活力的動力和原因。
左與右,保守和激進,左派右黨,秉持不同觀念的各類學者和政客的並存與長期相互制衡,是民主的基本特徵。允許各家言論的存在,允許各種對未來可能性的探討和辯論,允許對自身存在的缺陷的批判甚至全盤否定,這是民主的自我修復機制在作用。而正是因為在民主的框架下存在這種自我修復機制,發展到當今的人類才達成共識,認為民主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政治體制。這種政治體制會隨著人類對自身與所構成社會結構的認知加深,在各方勢力的權衡下逐步推進,發展進化出不同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結構。
但是在中國盛行對民主未來走向產生質疑的類似言論,我認為是“太監笑鄰居性生活不夠幸福”,是五十步笑百步。散播類似言論的人,雖然很多隱藏在所謂的學者和思想開明的幌子之下,其真實目的居心叵測,別有用心。本質上來講,歸根到底就是從獨裁者的視角,試圖拿民主內部自身產生的反思言論,來洗腦被獨裁的民眾:“看,民主多麼可怕,民主是被資本所操縱的,美國的民主是被財團控制的假民主,所以我們根本不能民主!”
中國在哪裡?中國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的黑暗與混沌,中國在歐洲中世紀一千年的黑暗與極權裡翻滾跌打。中國跨不過去的坎不是“民主是否被資本操控”,而是你根本連民主的毛都看不到。現在談“民主和資本的關係”一點現實意義都沒有:沒有最基本的學術和思想自由,完全沒有新聞與信息自由,不允許一絲反對與質疑的聲音,憲政的毛都看不到,從獨裁始,或以獨裁終,三十年忽上三十年忽下,一場運動接一場運動,無幾日安寧,公民毫無基本權益可言,任何幸運撞來的“成就”都有可能一夜間化為烏有。你拿什麼資格談“民主的未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